東南網4月1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黃如飛 蘇依婕)“LOGO整體融入到漳州市花——水仙花之中,寓意中國女排根植於漳州,排列緊湊的水仙花葉象征著女排的團結精神及漳州人民與她們的不解之緣。其中的女性形象想表達的是‘娘家’情懷——漳州可以在中國女排戰績輝煌時為之振臂歡呼,也會在她們陷入低穀時,一如既往做她們的堅實後盾……”12日上午,“中國女排娘家・漳州”主題LOGO征集活動落下帷幕。經過4個多月的激烈角逐,閩南師範大學藝術學院大二學生謝鑫的作品從994件投稿作品中脫穎而出,斬獲一等獎。在接受采訪時,他細致地闡釋自己的創作理念。
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漳州市下階段將結合本地特色文化元素,加速征集成果轉化運用,將“中國女排娘家·漳州”主題LOGO融入“花樣漳州”伴手禮和文創紀念品的開發,打造一係列能帶走的“城市名片”,助力文化、體育與旅遊深度融合,推動區域經濟全麵發展。這也是漳州“中國女排娘家”再出發的一個鮮明注腳。
1972年,漳州建立起排球訓練基地,迎來了女排姑娘們的第一次訓練。盡管條件艱苦,但當時的中國女排在小小的竹棚館中揮灑汗水,苦練技術。到上世紀70年代中期,新一屆中國女排在這裏組建、成長、壯大,“衝出亞洲、走向世界”。每次賽前,中國女排都以漳州作為最後的強化訓練基地。1981年,中國女排首次登上世界冠軍的寶座,這是中國三大球比賽的曆史性突破。中國女排也由此開啟了“五連冠”的輝煌篇章。
不論戰績輝煌或是陷入低穀,漳州人民一如既往滿懷深情厚誼,向中國女排敞開臂彎,漳州也被中國女排姑娘們親切地稱為“娘家”。而“紮紮實實、勤學苦練、無所畏懼、頑強拚搏、同甘共苦、團結戰鬥、刻苦鑽研、勇攀高峰”的女排精神,也成為一代代漳州人的精神坐標。
40多年光陰流轉,矗立於漳州新華北路與漳福路交叉路口的三連冠紀念碑與不遠處的中國女排騰飛館於無聲中述說著中國女排發展史,也蘊藏著娘家人與女排血濃於水的真摯情感。
“我們和漳州人民這麼多年來積累了非常深厚的感情。每次回到這裏,就像回到娘家,能特別安心地投入訓練。”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說。牛年春節後,為備戰東京奧運會,中國女排第47次集結漳州,開啟為期40天的集訓。
近年來,漳州著力為中國女排集訓備戰提供更加良好的保障,而在為中國女排創造優質訓練環境、弘揚傳承中國女排精神的同時,如何創造溢出效應,造福當地人民群眾、打造更響亮的城市名片,也成為漳州在新時代下麵對的新課題。
2021年4月10日,漳州“中國女排娘家”基地項目建設啟動工作會召開。會上指出,將結合老城區改造提升,預計總投資約30億元,以女排精神文化紀念軸、文體旅休閑綠帶為骨架,形成“一軸、一帶、三片、多節點”的空間結構,把“中國女排娘家”基地項目打造成“四地一區”——中國女排精神展示地、中國女排訓練首選地、市民全民健身聚集地、體育旅遊觀光目的地和全市文體旅融合發展綜合示範區,形成漳州中心城區新地標,進一步提升漳州城市品牌。